台南市祀典武廟山牆土朱壁修復完工謝土
祀典武廟山牆土朱壁因保固修補過程中發現朱壁另有多處浮凸剝離,而打除修復,經文建會多次修復計畫及書圖審查通過,於98年9月27日開工,99年2月3日驗收竣工,10日上午11時舉行謝土典禮,工程費用130萬元,由祀典武廟主委陳?青、立法委員陳淑慧代表、陳亭妃代表、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研究員姜博智、文化觀光處處長劉怡蘋、陳永安建築師、慶洋營造等向關聖帝君上香謝土,象徵著祀典武廟山牆土朱壁修復工程完成。
祀典武廟山牆朱壁修復工程為南市古蹟修復工程中面積最大的朱壁修復工程,藉此機會調查不同年代的斷面,並完成三D影片紀錄,以現場量測、3D電子數位測量轉繪紀錄詳細圖、牆面各部位之數位拍照紀錄,詳實紀錄原有磚疊砌面,供日後之修復與文史考證之參考。
祀典武廟的山牆全長66公尺,天際線高低起落,燕尾、馬背、翹脊、飛簷之造型或尖或圓、或起或平、或聳或緩,抑揚頓挫,造型流線秀美,被喻為「江南山水」靈動天際線。
前拜殿左側面外牆原有墀頭與增建牆面銜接之歷史痕跡,推估可能是清光緒32年或日治時期改建而留下之前拜殿東側外牆銜接痕跡;清道光20年武廟正殿在六條街之大火可能受損的歷史背景、損壞磚體呈集中部分區域;三代廳外牆磚牆面以石材補丁銜接之歷史痕跡,推估可能是清道光21年改建而留下之三代廳東側外牆銜接痕跡。
外牆磚面以6×19×32公分、3.2×16×26公分、6×22×34公分、3.2×17×28公分之手工磚為主疊砌,牆面局部殘留各時期修復之白灰與水泥砂漿之打底層,依據現場觀察原有磚縫灰漿推估可能是以石灰、蚵殼灰、蚵殼粉、砂、黏土、糯米漿、黑糖漿、麻絨、稻梗、稻殼等拌合之傳統灰漿。
此次修復以原配比粗麻絨、牡蠣殼灰,分2?3層確實打底,搭配竹釘與麻網補強加勁,麻網以直徑約1.5mm之堅韌良質麻線繩,麻網平均網目約6cm,固定於竹釘上,於打底層施作時,抹入打底層。
此次工程主要修復項目包括受損灰縫填或裂縫修復、粉刷層修復、局部風化損壞磚面之處理、外牆飾條(鳥踏)之修復、外牆牆頂受損屋瓦修復及出水口之檢修、打底層及土朱灰面修復、竹釘、麻網補強、土朱灰面之試作比對與分區全面一體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