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泛指空氣中微粒粒徑介於2.5μm~10μm,懸浮於空氣中之微塵粒,常以PM2.5代表之。其產生多來自光化學反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屬於相當難以控制的污染物,其粒徑相當微小,約為人體頭髮直徑的1/28,而因質輕粒小長時間漂浮於大氣中接觸並且吸附各種有害污染物質,藉由呼吸方式吸入人體肺中,所以對人體健康影響相當大。對於敏感體質民眾可能增加呼吸症狀,對於心肺病患及老人,則有心肺疾病惡化危害,更多國外研究也指出,針對PM2.5微粒的控制與減量,將大幅降低國家健保與醫療上的支出。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進一步維護對空氣污染物特別敏感族群的身體健康,於94年8月完成增設76個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儀器,即時監測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濃度,同時亦著手研議如何納入現行空氣污染指標(PSI),近年更持續推動高高屏、雲嘉南及中部等重點空品區管制計畫、環境與交通運輸管理推動計畫、加嚴揮發性有機物空氣污染物管制、河床揚塵改善及空品淨化區執行計畫等。環保局更積極配合將對健康影響風險高的懸浮微粒PM2.5列入空氣品質預報中,提供民眾預警,以及減量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