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入選國際宜居城市,黃健庭縣長並於10月底率團親自在大會進行40分鐘的報告,黃縣長昨日在縣府縣務會議暨主管會議特別提出針對參加後的感想,他表示,與同組其他13個城市一較高下;雖然未能拿獎,能跨出第一步,在這樣備受肯定的平台上與國際城市競爭交流,已是意義非凡,未來必須要營造「人本-以人為本」的社會,深切體認「全球思維,在地行動」意涵,加強各項統計資料及影像檔案的建立,大家齊心努力打造適居的台東。
台東縣政府於昨日下午2時30分召開100年11份縣務會議暨主管會報,黃縣長表示,日前到韓國首爾參加國際宜居城市的選拔活動,要感謝相關單位同仁的辛勞,這5天的宜居參賽,有如一場「城市特考」,要在40分鐘內報告台東的過去和未來,不過,我們準備的方向有些偏差錯誤,太朝自己所解讀的「宜居」來進行各項資料的準備,似乎無法讓評審委員得到他們想要知道的數據、成果等。依大會對「宜居」的定義,一個城市或社區不僅要有文明的建設、便利的生活,還要同時對文化、生態、景觀、建築提出長期的策略和推動的具體成效。評審依據:1.提昇自然及人造景觀2.文化、藝術、遺產的營造與保存3.環境保護的具體實踐4.政府和社區的合作和參與5.健康的生活形態和品質6.策略規劃等六項指標來打分數,非常嚴謹。
要恭喜高雄市和宜蘭縣,他們以世運主場館和蘭陽博物館在專案類的建築組得獎,台東角逐的城市獎項比專案獎項難度高很多,依人口數分組別,我們又是競爭最激烈的一組。像南京市為了這個競賽,從3年前就聘請國際專業顧問公司投入龐大資源,有備而來果然抱走最高榮譽。未來我們不彷由社區營造、農村再生培根計畫來推動,例如像鹿野永安、池上萬安,在國內都是相當知名的社區,其實如果我們的社區參加比賽的話,得獎的機率可能會比較高。
我們儘管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台東的精華做了最好的包裝、呈現,但實質的內容,比方替代能源、污水處理、整體景觀規劃、人口及就業政策、甚至節酒成效、減重計畫等,都無法提出有力數據來說服評審。
我們必須承認如果照這個「宜居」標準,台東做得不夠,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尤其未來在統計資料、影像、照片及文字的各項資料的建置、跨局處的合作、縣府與社區的合作聯繫,應該要有更謹密、更長遠的規劃,過去我們做的不好,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做起,進行成果的比較分析,從中瞭解我們施政的缺失及成效,而不是為了比賽才來做。
在現代文明生活及自然生態如何並存的觀念非常重要,而社區與公部門的合作,如果公民素養不足,即使公部門努力在推動,這項工作仍無法獲得圓滿的結果,我們應該要提早了解到世界的潮流趨勢,建立「人本」-以人為本的社會,就像我們縣府規劃辦理闢建中山路人行步道計畫,就是希望將道路讓給行人、自行車,最後才是車輛的使用。
無論如何,這是一趟很重要的學習之旅,一方面我們確認推動中的工作是能與國際接軌的,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更深切體認「全球思維,在地行動」ThinkGlobally,ActLocally的意涵,這次的國際宜居城市選拔,雖然我們台東沒有進入前三名,但能夠與全球338個城市一起角逐,並且通過初選,與同組其他13個城市一較高下、共同來交流,雖然未能拿獎,僅主辦單位頒發的銀質獎狀,不過,對未來的縣政工作、城市規劃有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