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為「全國滅鼠週」,嘉義縣政府呼籲民眾按時投放滅鼠毒餌,全面推動撲殺害鼠,保障農業生產、公共衛生及維護環境整潔,農民領取餌劑後,應儘速在一週之內完成田間野鼠投餌工作,以確保成效。
台灣地區現有為害農作物的野鼠包括小黃腹鼠、赤背條鼠、鬼鼠、田鼷鼠、緬甸小鼠及溝鼠等,這些田間野鼠除了啃食農作物及食儲穀物外,其體毛、排泄物也會污染環境,甚至傳染人畜共通疾病,因此田間野鼠的防除是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一環。
農業處表示,推行「全國滅鼠週」後,每年野鼠的防除率均達到八成以上,抑制鼠害效果顯著,但國內氣候溫和、農作物種類繁多,且終年不斷生產,提供鼠類充足食物來源,致野鼠繁殖密度增加相當迅速,每年必須持續防除;另外,民眾平時仍應利用塑膠管、寶特瓶、空桶及空罐等,盛裝滅鼠毒餌放在野鼠經常出沒處,才能有效減少鼠患,將野鼠族群壓制在一定程度。
農業處指出,「全國滅鼠週」防除用滅鼠毒餌為0.005%「伏滅鼠」塊狀餌劑,防除方法:1.選擇較隱秘且野鼠經常出沒的路徑或洞穴出入口為投放點,一塊田坵置兩三個投放點即可。2.由於野鼠嗅覺相當敏銳,農民投放藥劑時,請記得戴上手套隔離氣味,降低野鼠戒心。3.為了避免貓、狗及鳥類等動物誤食,農民可以將餌劑放在寶特瓶(底部切除)或中空管內,插入田坵土坑或石間夾縫,滅鼠效果更佳。
農民領到餌劑後,請在一週內完成投放工作,施用量以每公頃土地投放一公斤為原則,可視野鼠出沒密度高低自行調整。尤其,投放時注意儘量遠離排灌水源,以免污染河川;而為了避免有人誤食造成中毒事件,家中的餌劑,應以鮮明記號做危險標示,並與其他食物隔離封存,置於高處,妥為保管。
農業處呼籲,滅鼠餌劑屬有毒藥品,不可任意丟棄,發現野鼠屍駭,最好是消毒後密封交由清潔單位處理,不可任意棄置或放流水沖走,引發公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