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美通社(亞洲)消息:離世之前的快樂棺材 -- 護理之家的居民和設計師歡慶死亡藝術
2010
09/28
13:11
溫鳳蘭
國際新聞
轉載
分享
瀏覽 (403) | | | |
2010-09-28 13:11
溫鳳蘭 國際新聞 轉載

[table=98%]

[table=98%]

離世之前的快樂棺材--護理之家的居民和設計師歡慶死亡藝術

2010-09-2812:59

[td=1,1,680]新加坡2010年9月28日電/美通社亞洲/--來自新加坡的快樂棺材正在挑戰死亡禁忌。今天,由設計師悉心設計的棺材,讓三位即將入住護理之家的居民實現他們臨終的願望。這一系列突破傳統的棺材是特別邀請多名設計師,根據這三位居民的意願來創製與裝飾,也是他們最後一程的安身之處。300)this.width=300">

無懼的女士。(由左至右)瑪德蓮(Magdalene)、蔡蓮青(Elsie)及Kitty與她們專屬的最後安身之處--快樂棺材合照。(照片來源:新加坡連氏基金)

300)this.width=300">

居住於新加坡的法國設計師GillesMassot以結合身體、靈魂及宇宙為題材,為連氏基金設計了能帶出「有生之年」活動宗旨的「快樂棺材」。他希望藉此打破傳統的死亡禁忌,從而引起大眾對善終事宜的關注。(照片來源:新加坡連氏基金)

蔡蓮青(ElsieChua)不帶絲毫恐懼的表示,「我並不害怕談論我的最終離去。能夠決定我的棺材式樣並在逝世前看到它,這很有意義。」她微笑著說道,「我想穿著一套合身的可芭雅服(註1)走。」死亡藝術

通過連氏基金(一家新加坡慈善機構)和聖約瑟護理之家(StJoseph'sHomeandHospice)發起的一項倡議,蔡蓮青(Elsie)的願望得以實現。快樂棺材計劃顛覆了死亡的惡名,把象徵害怕、恐懼和悲傷的棺材轉化為一種積極向上、尊重生命的藝術表達。除了蔡蓮青(Elsie),另兩位護理之家居民KittyFogh和瑪德蓮(MagdaleneKhoo)也收到了由FARM(一家新加坡藝術創作社團)創作的定制棺材。除此之外,還委任一位多元化藝術家展現他的詮釋。

「快樂棺材」倡議是連氏基金「有生之年」(LifeBeforeDeath)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項活動旨在讓人們思考並談論死亡和死亡過程,同時強調了為垂死人群提供更好護理的迫切需要。

賦予生命的希望之環

連氏基金首席執行官李寶華先生表示:「『快樂棺材』這個名稱可能像一種矛盾修辭法。但正是它對立的兩面巧妙地表達了我們致力完成的使命。我們正在把棺材從極端黑暗、絕對消極的死亡象徵,轉變成一塊用來表達生命、鼓舞人生,並積極歡慶有生之年的創造性鮮艷彩色畫布。」

聖約瑟護理之家的院長陳瑞雲修女(Geraldine)懷著與悲觀、失望不同的心情表示:「這項活動看似關於死亡和死亡過程的課題,但真正的含義是要賦予人生命。它為我們慈懷病院住院者創造了一個沒有恐懼的平台,供他們分享自己的生命並談論他們的離世前的意願與希望。」

李先生補充道:「通過顛覆傳統的死亡觀念,我們希望能解放傳統觀念並引發積極的『死亡對話』。死亡其實無需滿心悲哀,它可以轉化成喜悅、歡笑和美好回憶。」

快樂棺材設計來自世界各地(www.happycoffins.org)

不論年齡、種族或信仰,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為了促進對於離世前生命有更好的認識,連氏基金會邀請了來自全球創造性社團--愛可網(Eyeka)的眾多藝術家,為他們自己、為他們所愛的人或鼓舞人心者創作最佳設計的快樂棺材。這次國際性棺材設計競賽總共收到了來自37個國家的733份創作。超過75%的參加者是為本身的棺材進行設計。

李寶華先生充滿熱誠地說:「我們可以為服裝和巧克力進行設計,那為什麼不能設計可以反映我們獨特的生活、個性和夢想的棺材呢?每個個性化棺材背後的個體生命故事,將會成為葬禮上打動人心的話題。」

連氏基金簡介(www.lienfoundation.org)

連氏基金會是一家新加坡慈善機構,以其激進的慈善模式著稱。該基金會旨在加強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機會、老年人群的優質護理以及食水和衛生方面的環境可持續性。

「有生之年」(LifeBeforeDeath)簡介(www.lifebeforedeath.com)

「有生之年」活動是連氏基金倡導更好的臨終關懷這一使命的組成部分。該活動通過社會媒體、藝術、電影和攝影深入民心。連氏基金還首創委託國際市場調查機構,在7月份發表了有史以來全球首個死亡品質指數。

註1:可芭雅服是海峽華人婦女穿著的一種傳統衣裙服裝。

[td=1,1,680]媒體聯絡:郭義慧女士

奇仁市場公關

電郵:gen@qeren.biz

電話:+65-9763-3110

[td=1,1,680]消息來源連氏基金

上傳時間:2010-09-28 13:11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溫鳳蘭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