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黃縣長視察太平溪自然生態處理場工程及拱形燈遷移事宜
為改善太平溪流域的污染,台東縣政府辦理「東海自然生態處理場興建工程」,期將截流並以自然淨化工法處理社區污水,達到改善太平溪水質水體的品質,縣長黃健庭昨(2)日特別前往視察工程進度及瞭解綠色隧道拱形燈遷移事宜,黃縣長期盼兩項工程完成後能帶動太平溪生態教育、休閒遊憩等功能,提升民眾生活品質,達到水資源永續利用。
台東縣政府目前委託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易淹水地區河川治理計畫-太平溪整治工程,希望將太平溪規劃為全國第一座示範河川,打造民眾親水、觀水安全的遊憩活動空間,不過,由於太平溪主要污染源為家庭污水,為改善太平溪流域的污染問題,縣府特別規劃辦理「東海自然生態處理場興建工程」,未來希望在流域支排污水未進入河川深水槽前,即將其截流並以自然淨化工法現地處理社區污水。
黃縣長昨日上午10時由縣府工務處長劉榮堂、土木科長蔡勝雄、下水道科長李志鵬等人陪同,前往太平溪與東海運動公園視察工程進度及瞭解綠色隧道拱形燈遷移事宜,劉處長向縣長簡報綠色隧道601座拱形燈,其中300座將安置於太平溪豐里橋至康樂橋兩岸堤防,每10公尺設一座,另301座將提供縣內各機關團體申請或放置各鄉鎮道路,目前已有池上鄉公所及國立台東專校兩單位提出,將待8月31日截止申請後,隨即進行拆遷到太平溪進行安裝,黃縣長希望工務處建立嚴格審核機制,期加強夜間親水性質,提昇民眾夜間休閒遊憩功能,也兼具照明及景觀的效益。
隨後又轉往自然生態處理場工地了解進度,劉處長指出,目前全縣計有關山親水公園濕地及鹿野鄉新良排水人工濕地兩項生態處理設施,本案採取以「人工濕地」方式將廢污水截流,並以「自然淨化工法」現地處理社區污水,工程經費2132萬元,由行政院環保署補助百分之八十五,縣府自籌百分之十五配合款,包括排水截流設施、欄污柵、過水箱涵、排水渠道、四處濕地處理區、解說服務設施及植栽等,並已於今年1月12日開工,民國100年3月完工,目前進度為百分之五十七,自然生態處理場運轉後,預計將處理太平溪流域每日污水量為2000公噸,每年約可減少生化需氧量45公噸及懸浮固體物816公噸,降低污染量之效益顯著,另配合太平溪整治為「全國示範河川」,亦將造就一處兼具生態教育及景觀遊憩的空間。
黃縣長在參觀及瞭解施工情形後說,太平溪將打造為一個具景觀、安全及環保等條件的全國第一條示範河川,也要做好綠美化,未來太平溪旁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將不會直接排入海中,將排入生態處理場經過三個處理區及密植區,減低懸浮量等進入生態池,在排入大海中,將可呈現不同的風貌,未來對於生態教育會有帶動的作用,讓民眾可以親水、觀水及休閒遊憩,提供民眾最好的生活品質。也可提升民眾遊憩休閒的功能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