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於今(11)日晚間十一點登場,台南縣長蘇煥智於今晚將文化資產登錄證書頒給「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保存團體台南縣蕭?社北頭洋發展協會,與族親們共享這分珍貴榮耀。
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於98年10月8日獲登錄為文化資產,其理由為於1999年恢復舉辦夜祭,找回失落的歷史記憶,並延續祭祀活動已10年,顯現該文化復振成果,值得列入保存,且透過夜祭的過程,讓北頭洋的平埔族能夠找到自我認同。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每年如期舉行,已具延續性,尤其部落居民於阿立祖生日進行「三向禮」以及「收契子」,具有北頭洋平埔生活文化的特殊價值,為深具傳統性及在地特色之民俗信仰。
「北頭洋」(patar-an),意為根據地或發祥地;也有人稱「北頭洋」為「巫女之地」,為蕭壟社(Soulan)社地。傳說該部落原全為平地,是傳統蕭壟社的聚落,某夜突然狂風大作,竟然從隔壁鄉將軍鄉的苓子寮吹來兩座飛沙,將原有的部落給掩埋成沙崙,當地人稱為飛沙崙,即現在立長宮後的小沙丘。
佳里北頭洋平埔族是早期西拉雅族四大社中的蕭壟社主要聚落之一,近年來的平埔熱潮,讓不少地方重新舉辦夜祭活動,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於每年阿立祖生日,農曆3月29日凌晨舉辦,自1999年恢復舉辦迄今已10餘年,成為當地的年度盛事。北頭洋部落在每年夜祭舉辦民俗文化活動,會搭配一連串西拉雅平埔族生活體驗活動,含走標馬拉松活動、射鏢競技、平埔文物展示,以及學童參訪活動……等等,藉此深根地方對平埔文化的認識與族群認同。
北頭洋的夜祭中斷百年,1999年在東山吉貝耍部落的協助下,恢復了祭典,早期祭儀模式與東山吉貝耍差不多,但近年當地神職人員發展出在地的一套祭儀展演模式。夜祭地點在文化園區臨時公廨前,進行請神、過火、覆布,最後翻豬時祭司以刀背敲打豬體,並在豬的口、耳、身體象徵性的劃一下,象徵神靈點收完畢,最後登場的是「牽曲」,由社區媽媽組成的牽曲團,赤腳、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吟唱著西拉雅傳統牽曲,藉以表達對阿立祖的感恩與祈福之意。
台南縣政府文化處表示,自2008年初《文資法》修訂後,全國二十五縣市目前已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的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計有一百零四個,其中,台南縣政府自同年6月以來,已公告二十五個,占全國總數近四分之一。
台南縣政府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已公告登錄的二十五個縣定民俗文化資產,目前有西港刈香公告列入國定民俗,縣定民俗有東山吉貝耍夜祭、大內頭社太祖夜祭、學甲上白礁暨刈香、鹽水蜂炮、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佳里金唐殿蕭壟香、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關廟山西宮遶境暨王醮祭典、安定真護宮王船祭、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大目降十八嬈、佳里北頭洋平埔夜祭等。
縣定傳統藝術有新營土庫竹馬陣、西港廣慈宮金獅陣、學甲謝姓獅團、七股寶安宮白鶴陣、學甲後社集和宮蜈蚣陣、佳里三五甲鎮山宮八家將、關廟五甲宋江陣、安定普陀寺南管、王藝明布袋戲、佳里吉和堂八家將、麻豆紀安宮金獅陣、泰山農村鬥牛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