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台灣最老的鹽田「井仔腳鹽田」
2010
05/10
22:02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251) | | | |
2010-05-10 22:02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台灣目前最老的鹽田經常有遊客及學生到此體驗(記者田進山攝)

 

台灣最老的鹽田「井仔腳鹽田」

台灣目前最老的鹽田是現址「井仔腳鹽田」,一八一八年,李、王、張姓者一百四十名鹽民,由佳里外渡頭鹽田遷至此開闢。當時,該地仍是一片荒涼的海埔地,無人居住,僅埔中有一小丘,小丘上林投繁茂,旁有淡水湧出自成一井,因此將該地命名為井仔腳。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由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收購,接續擴張鹽田。一九五二年,隨鹽田重畫,這裏成為台灣史上唯一的「集中式瓦盤鹽田」,和以往的分副式鹽田不同,這裏是以組取代一戶為工作單位,鹽工也從承晒改為雇晒,知名民俗學者黃文博之父,即曾是該鹽田第四組組長。今日至此,除可看看復晒鹽田外,在泰安宮有光緒年間鹽場委員泰獻匾額二方,另也可彎進去大眾爺廟看看,那裏有台灣唯一一座祭拜母豬的廟。

用於瓦盤鹽田結晶池,是厚約一公分至一?五公分的甕片,也稱為破缸片,早期台鹽公司經常向臺灣菸酒公賣局免費取得,運至各鹽場使用。鹽工需將瓦片敲至適當大小,拼貼在已整地好的瓦盤鹽田結晶池泥土面。使用甕片鋪設的瓦盤鹽田,收完鹽後容易清洗,即可繼續曬鹽。

一六六二年,鄭軍入台灣,據史料記載一六六五年,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教台灣人民燒磚製瓦、撥海水製鹽,改良台灣曬鹽的方法;由於原來臺灣的製鹽方法太過簡陋,製造出來的鹽味道苦澀,於是陳永華引入中國沿海在沙地潑上海水的曬鹽方法,加以改良改用結晶池結晶,在今台南市南區鹽埕台江內海的海岸(舊瀨口鹽田),開闢鹽灘,開啟了台灣曬鹽史的首頁。

上傳時間:2010-05-10 22:02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山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