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台南市安平十二軍伕祭
2010
04/03
18:29
天眼日報記者
田薏莉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276) | | | |
2010-04-03 18:29
天眼日報記者 田薏莉 台南市 報導

 

 

台南市安平十二軍伕祭

安平軍夫墓現場,時隔七十三年,4月2日在清明時節前,安平文教基金會舉辦紀念活動,召集後代子孫秉持慎終追遠,緬懷先人之傳統習俗,另一個更積極的想法,是希望藉由本次活動,檢視過往台灣的歷史命運及政治演變,進而共同深耕本土,拓展更寬廣的文化視野。

昨日上午副市長洪正中、秘書長謝世傑、安平區長林國明、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金安、榮譽董事長何世忠董事長、文史工作者鄭道聰老師、軍夫家屬後代、及軍夫長輩李昌盛、許恭來、何亦盛、地方仕紳、市議員李文正、王定宇等多人,在清明時節前向十二軍夫上香、獻花表達追思之意。

洪副市長表示,對於安平的故事,相信許多愛台灣的人士對12軍伕所流傳下來的故事一定非常感動,他同時也感謝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金安、榮譽董事長何世忠董事長、文史工作者鄭道聰老師貢獻這些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照片及文史資料。

洪副市長說過去12軍夫墓曾有過2座石柱,市府將計畫復原。他又說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在推動過程中,發現安平在這四百年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及歷史文化,市府將以公共藝術設置,讓這些歷史文化的價值更具涵義,包括12軍夫、安平追想曲金小姐的故事,劍獅的故事、造鹽的故事,這些都是安平的歷史文化。

遙想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之前,台灣人迫於殖民體制而參戰,安平軍屬陣亡之士,當局建十二軍夫墓,也是因應戰爭時局的精神動員,一方面為安置亡魂,撫慰家屬,一方面藉由褒揚武勇,以激發忠君愛國之國民意識。終戰之後,國體變更,昔年帝國體制下的榮典,轉變成了後代子孫祭祀父祖的場域。

公元二0一0年,距離上世紀世界二次大戰結束,已有六十五年,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因為戰時體制,參與二戰,充當日本軍人或軍屬,約有二十萬七千二百人,主要擔任陸、海軍基層人員,因死亡及生死不明者多?五萬三千多名,加上二千多名受傷殘疾者,約五萬五千人,?牲至為慘烈。這些在戰爭中戰沒的台灣人,除二萬八千餘名奉祀在日本國東京靖國神社外,其餘皆消失在歲月的洪流中。

在安平,這個台灣歷史最重要的舞台,這裡留有十二軍夫墓,記錄著這場在土地上的歷史傷痛,這是台灣人第一批參戰,陣亡軍屬的紀念史蹟,建造於一九三八年,距離現在亦有七十三年的時間,在二次大戰終戰後,除了家屬後代及同僚的私人祭拜外,從沒有舉辦過公開的祭祀活動,這是第一次舉辦正式的紀念活動,由安平在地的文教基金會邀集尚存在軍夫長輩、家屬後代及政府官員與地方仕紳,共同在追思。

上傳時間:2010-04-03 18:29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薏莉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