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運河」的舊稱為「大港」。在台灣早期可以津渡的河川概稱為〝港〞,未墾的荒地叫做〝埔〞,早期新興區在本是一望無際的荒野,舊稱為大港埔,當時臨大港埔北面有一條高雄河的支流,由於盛產魚逮魚所以稱之為「魚逮港」,後人又依諧音之故改稱「大港」(閩南音)即為現今所稱呼的二號運河。
陪伴高雄市民度過三十個寒暑的大港既有閘門將於99年3月23日完成其階段性任務後拆除,由新設之大港橡皮壩取代,高雄市大港之水質在市府工務局水工處的努力下進行截污改善,漸漸呈現全新的河岸自然景觀及顯露出改善後清澈之流水。自97年年底,市府水工處發包完成「高雄市二號運河污染整治工程」,經過1年多的努力,大港不僅有排洪效益,並能截流環境及用戶污水、生態保育及維持大港出口處愛河自然景觀。
市府工務局水工處表示,先前未進行「二號運河污染整治工程」前,大港沿岸二側之所有雨、污水皆排入大港,現設置29處截流設施將雨、污水分流,防止晴天污水流入大港,以及規劃水質改善方式,包括活水補注、曝氣工法及上游處增設跌水工等改善大港水質後再排入愛河。
另外,大港既有閘門拆除後,新設之大港橡皮壩平時壩袋可平貼渠底,遊河船可由愛河長驅直入大港欣賞沿岸景觀,未來可參觀民族橋旁鋼構平台噴泉水景,亦可盡覽大港沿岸豐富景觀,大港既有閘門拆除後,預計將有紀念性之操作閘門設備等歷史建物以照片或多媒體方式展示於大港截流站展示館內供市民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