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台東縣傳承祖先的智慧–到mumu家種樹
2009
03/12
16:52
石光正
台東縣
報導
分享
瀏覽 (3738) | | | |
2009-03-12 16:52
石光正 台東縣 報導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文化公園於昨日上午9時邀請鄰近卑南族社區學校南王國小與賓朗國小的學童一起參與卑南族民族植物展示計畫,讓祖先的生態智慧得以傳承。

卑南文化公園為展示卑南族民族植物,邀請鄰近卑南族部落耆老在園區內以傳統自然建材建造卑南族的傳統家屋,並預定於家屋周圍種植傳統會使用的民族植物,為了能將卑南族祖先的生態智慧得以傳承及配合植樹節活動,本館特別邀請鄰近卑南族社區學校學童一起參與民族植物的種植展示計畫,讓部落的學童也能藉由實際的參與種植活動,了解與體會祖先的生態智慧。

首先學生們專心地參觀部落耆老所建造的傳統家屋,好奇地詢問每個角落與器具的用途,「老師!這是做什麼用的?」「哦!原來是吃飯時放鍋子的啊!」。參觀完家屋與祖靈屋,大伙兒一起拿起月橘種在家屋前作為綠籬,種下後並為它祈福,希望它快快長大。「希望它能多吃點肉,長的跟我一樣胖!」「希望它以後長的比我高」「很高興可以來這裡種樹」。

本次學生們種植的植物為月橘與蘄艾。月橘是芸香科植物,當月橘花盛開時濃郁香氣遠播,因而普遍稱為「七里香」,卑南族人稱它為lratay。通常種植於家屋附近做為綠籬,其木材質地堅硬,可製成手扙、刀柄及供雕刻,嫩葉是製作酒麴的材料之一。蘄艾又名海芙蓉、白石艾,卑南族語為puiyung,葉片佈滿灰綠色的絨毛,具特殊香氣。卑南族婦女編織花環頭飾時,會將蘄艾與黃色萬壽菊、綠色羽裂福祿桐搭配,編成美麗具香氣的花環,長者特別喜愛配戴用蘄艾編織的花環,巫師在去邪的儀式中也會使用到蘄艾。

上傳時間:2009-03-12 16:52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石光正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