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文化的相遇:臺灣的機會與選擇』巡迴展1/22~6/6鄭成功文物館展出
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策劃的『異文化的相遇:臺灣的機會與選擇』巡迴展,將於1/22~6/6鄭成功文物館展出。今天上午特別邀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盛治仁、台南市政府市長許添財、旅荷台灣史學者江樹生教授(熱蘭遮城日誌譯者)、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游浩乙、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立委葉宜津、台南市議員李文正、市議員姜滄源等多位貴賓參與記者會,並敲響新世紀相遇的祝福,宣布這場展覽1月22日正式展出。
『異文化的相遇:臺灣的機會與選擇』展覽的前身是臺史博去(98)年4月至10月於德國歐柏哈佛縣立博物館展出的『遇見臺灣?一個多元文化的島嶼』特展,展出期間在歐洲當地備受好評,特將展覽內容重新規劃,改以臺灣的角度,敘述自16世紀以來島上不曾停歇的異文化相遇與融合。
記者會上,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從16世紀到19世紀後期,很多台灣和世界上不同文化接觸的過程中的許多珍貴史料,在這次展出中都有機會讓大家看到,我們了解自己的過去,尊重自己的歷史,從過去學習到台灣是如何和不同的文化接觸交流,對我們的現在和未來都有很大的啟示和幫助,很高興可以用這樣的態度把我們過去的歷史做一些整理和釐清,也希望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現在雖然在籌備階段,但是已經陸陸續續辦出一些很受歡迎的展覽,也非常謝謝台南市政府的協助配合,台南市一直是非常重視文化發展的地方政府,許市長在這方面長期的努力有目共睹,盛主委最後也祝福這次的展出順利成功。
台南市長許添財表示,台灣絕對有義務要維護保存並發揚自己的台灣文化,台灣文化不是世界大陸文化的邊陲文化,台灣文化是匯集世界多元文化的世界海洋文化,所以台灣更有責任為世界多元文化的保存、發揚、創新來做更大的努力,因此臺灣人要以未來世界最具價值的、前瞻性的新文化運動來自我期許,台灣簡單說要帶動世界而不是跟在世界後面搖尾乞憐,相信台灣人如果沒有這種志氣,就辜負了先民的價值和意義。台南市是台灣歷史發展的歷史現場,台南市也應該是世界多元文化文藝復興基地,應該要有如此的大志氣,因為像台灣這樣特殊的歷史背景,這樣發達的教育知識水準,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今天我們面臨的危機是不懂得自己、不認識自己的危機,因為如此就不斷喪失很多機會和錯失必要的選擇,就像今天展覽的題目「機會與選擇」在台灣一直存在,而且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新的選擇和機會,這是今天展覽最大的啟示。台南市將延平郡王祠變成一座博物館,將圍牆打開和整個社區結合,從小地方到大地方的圍牆,到最近台南縣市的大圍牆也拆除了,我們不應以台灣小而讓自己的文化變小,雖然是經濟小國,卻是文化大國,因為世界上沒有像台灣一樣擁有豐富多元世界文化的國度。台南市已經被紐約華爾街日報報導為「食物博物館」,我們希望台南市有更多特色功能性的博物館稱呼,我們現在已經搶到一個世界食物的博物館,接下來大家共同來努力實現贏得更多世界博物館稱號。
『異文化的相遇:臺灣的機會與選擇』巡迴展從1月22日至6月6日在鄭成功文物館(延平郡王祠旁)2樓展出,內容分為「相遇、貿易、宗教、戰爭、再相遇」五大主題,介紹在西方強國積極向外拓展的大航海時代,臺灣因地理優勢成為貿易的中繼點,伴隨著異文化的傳入,對臺灣原住民造成的文化、宗教、生存等的影響,在展覽裡都能一覽無遺。
本次展覽裡有不少珍貴展覽文物值得民眾親臨現場觀賞,除1596年出版的《東印度水路誌》古書外,展場中尚有許多珍貴展品,如達悟族女用瑪瑙胸飾,代表達悟族家庭重要的傳家寶之一;由荷蘭人教授、使用羅馬拼音的平埔族新港文書合約、結合民間信仰的耶穌蓮花座立像、採用民間傳統龍或雲等圖騰紋飾的十字架及燭臺,以及結合漢字及東方藝術風格的彌撒禮儀用品等。藉由種種特色展品,民眾得以窺見當時的臺灣島上異國文化、原住民文化及漢人文化間蓬勃的交流與融合。
展覽期間,臺史博也推出多樣體驗活動,如異文化之旅「實景體驗遊程(城)」、「美麗的相遇-多元文化手工坊」、「異文化相遇在臺灣」專題講座等,讓民眾能更深刻看見臺灣數百年來異文化相遇的故事。還有「相遇異文化集點限量換」活動,達指定點數可獲得展覽限定之文創品,數量有限,換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