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文化遺址文物
屏東龜山文化史前文物首展
3500年前,居住在屏東這塊土地上的住民,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屏東美術館「穿越南國-屏東地區美術發展源流探索」-「在地靈想」部分,同場加映44件於屏東龜山遺址出土的史前文物,邀請民眾穿越時空,感受直至今日,屏東原住民文化的藝術結晶。
台灣的原住民是台灣最早的住民,也是台灣各族群中最具「在地」意義的族群,有關台灣原住民的起源眾說紛紜,人類學者根據語言特質將台灣灣的原住民歸為「南島語系」,而台灣原住民文化與南島語系文化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
位在恆春半島的西北方龜山文化遺址,在屏東縣車城射寮村,為多元化層,此次首次展出包含在該遺址出土的鳳鼻頭文化上層(距今約3500-2000年前)、龜山文化(距今約1600-1000年前)、近代漢文物及日據文物等。
根據參與挖掘「屏東縣遺址調查暨數位化保存計畫遺址登錄」計畫的老師陳得仁表示,龜山文化確定是外來文化,時間屬於金石並用時期。
龜山文化陶器紋路上的人形紋是最大的特色,質地較細,有狗、有鹿,當時人與人之間有很深的情感,人與動物的關係也極好,陶器紋路是台灣同時期文化出土最活潑的,推估是南島文化的一部分。
近來臺東舊香蘭遺址發掘出大量與龜山史前文化相似的陶片,陶器上的部份幾何紋飾,可能為百步蛇的象徵,除了為史前人群的互動提供新的資料,也為其與近代原住民(特別是排灣族與魯凱族等)的關聯性帶來新的線索,以利參觀民眾對在地藝術有完整的時代連結及想像。
本展覽策展人張繼文認為,各部族的原住民藝術均蘊含濃郁的在地意涵,無論是各種文物、服飾、器具、圖像、雕刻等皆能表達當地部族在地的生活環境、祭典儀式、生命禮俗及神話傳說等。此次「在地靈想」方面,同場加映位於龜山遺址文物,有貝塚、骨肉器、貝器、陶器及石器等史前文物首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