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溼地遭外來害草互花米草侵略,繼日前僱工割除地上植株後,縣府農業處日前也號召社區巡察隊、靜宜大學師生加入清除行列,大夥不畏海水冷冽,捲起褲管、袖口,賣力拔除互花米草,為維護溼地生態盡一份心力。農業處表示,互花米草會隨洋流四處播種,無法「斬草除根」,縣府已將互花米草清除工作列為常態性計畫,將不定期清除。
生長於潮間帶有「大米草」之稱的互花米草,植株高約一至三公尺,地下部由短鬚根及地下莖組成,密布於三十公分之土層,有時深達五十至一百公尺,種子於八至十二月成熟,可隨潮水傳播到新生育地。
互花米草雖有「促淤造陸、消波護堤」等作用,但也會破壞沿海灘地生態環境、地形及植物相,並妨礙水道流暢,影響海水交換,而且擴展速度相當快,農業處在今年夏天發現高美溼地出現互花米草後,立即僱工進行清除工作,但因互花米草的根深埋在爛泥中,使用機具根除,機具立即陷入泥中無法操作,最後只好靠人工挖掘,因當時正值互花米草開花期,為避免開花結子且四處傳播,工人先將地上植株割除。
農業處表示,互花米草韌性強,種子也會隨著洋流四處播種,清除後容易再度繁衍,因此該處已將互花米草清除列為常態性的工作,而為保護高美溼地,臺中縣靜宜大學觀光系一年級六十六位校外服務志工十二月初利用社區服務機會,與高美溼地巡察隊聯手進行溼地互花米草清除,大夥不畏海水冷冽,捲起褲管、袖口,使用漁民捉蝦猴用的抽水機澆灌根部及圓鍬等工具拔除互花米草。
學生、志工攜手守護高美溼地,讓農業處相當感動,互花米草要「斬草除根」雖然不易,但農業處認為只要大家擁有正確生態保護觀念並付諸行動,對高美溼地互花米草清除工作助益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