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蘭遮城外側北牆現存古城牆將呈現近40公尺的古城牆
熱蘭遮城外側北牆現存古城牆重現,將呈現近40公尺的古城牆,16日下午副市長洪正中特別現勘熱蘭遮城外城牆目前施工情況。繼原熱蘭遮城外角城西南角之黑得爾蘭稜堡殘蹟重現之後,位於國勝路71號後面還有一片長達38.7公尺原為外城北壁的現存城牆,長久以來隱藏於民宅之中,經市府耐心溝通之後,終於說服住戶完成搬遷,並於98年12月15日進行地上物拆除,使得這片僅次於安平古堡內之原外城南壁殘蹟的現存城牆得以再現,並由文化觀光處接續辦理「熱蘭遮城外城遺跡展現工程」,藉由景觀手法勾勒出熱蘭遮城城垣輪廓,並突顯其歷史價值。
洪副市長表示,熱蘭遮城王城重現形態,就是要讓原有的王城再顯現出來,目前許多古城牆隱藏於民宅中,市府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及都市計畫收回、拆遷及補償等等方式,讓王城的遺跡再現。國勝路71號拆除後,王城城牆輪廓將可看得非常清楚,透過工法將原有的遺跡再現,同時透過外城虛實及公園化設計,讓民眾可以走在城牆旁,王城再現的意象自然就會展現。
洪副市長也指出,為讓熱蘭遮城王城再現的意象清楚表達,透過燈光及解說牌,王城呈現的形態就會更加完整。他也指出現在的古城牆是1624年所遺留下來並呈現最真的王城,尤其目前城牆看到的遺留下來最大、最高的,位置就在熱蘭遮城博物館旁,也就是內城牆,目前外城牆-北壁部分將呈現將近40公尺的外城牆,目前公布的有九個殘留的遺跡再加上內城牆,共計約有10個殘跡都會標示非常清楚其歷史意義。
洪副市長也指出目前國勝路71號及79號已經拆除,77號市府將會繼續協調,其旁的第三托兒所也會搬遷到原安平區公所(安北路),最北方城牆就會完全呈現,另外還有位於西邊的黃氏設計民宅,目前經協調已經搬遷,預計這個月也會拆除,對於王城的再現,市府一步一步來,讓城牆內外城在園區內完整呈現。
臺灣城又稱王城、赤崁城、安平城。原為荷蘭人於1624年所建,1634年(明崇禎七年)完成,初名奧倫治城,後改為熱蘭遮城,早期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把這座城稱為「紅毛城」。臺灣光復後稱為「安平古堡」,沿用至今。荷蘭時期,臺灣城是統治臺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明鄭至清朝時期,鑑於臺灣城已失去軍事價值,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官舍,臺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並在其上重建台階式的磚砌高臺。臺的中央蓋起洋樓建築,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經過三百多年的變遷,這座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有:城壁遺跡、磚砌平台、文物陳列館、瞭望臺和史蹟公園。
而本案是針對安平古堡北側與西北側區塊之「熱蘭遮城外城遺跡」與安平古堡內之史蹟公園整合規劃,這些外城遺跡散落於民宅之間,視覺紛亂有待統整,而熱蘭遮城外城可分為「現有外城遺跡(實)」及「消失的外城(虛)」之兩部分,展現方式依據外城虛實及公園化設計理念以呈現王城再現。
熱蘭遮城城牆展現方式之設計理念:
1.將此「現有外城遺跡部分(實)」視為公園綠地空間景觀元素之主角,來延伸全區之景觀規劃。
2.現有外城遺跡部分(實):忠實保留現有外城遺跡,沿著城牆牆體外側留設LED投設燈,便於夜間呈現完整的輪廓線條,塑造歷史價值感。
3.消失外城部分(虛):築牆非為最佳方式,已消失之城牆藉由燈光指引或其他虛擬方式展現其位置,並由解說牌讓遊客瞭解外城所在位置及整體意象,使具觀光及歷史意義。
4.打破既有安平古堡北側圍牆以拉近史蹟公園與週邊外城遺跡關係,並利用內外高程設置土坡造型以軟化基地高差與邊界關係。
以公園化設計走向,配置座椅、景觀燈具、解說系統…等,強化遊客與外城遺跡古蹟本體、安平古堡週邊環境之互動關係。
為使熱蘭遮城這個在台灣少數僅存的國際級的文化遺產更完整呈現,「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對位於城牆範圍內之民宅均有意收購,但為尊重及保障私有財產權益,將不採強制徵收方式,而採民主漸進方式辦理,有意者可洽市府辦理查估鑑價作業,俟同意後循都市計畫變更為公共設施用地,並辦理後續補償作業,因「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僅剩明年一年可以執行,市府籲請安平古堡旁邊住戶把握最後一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