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救援—小抹香鯨
98年12月5日於高雄左營軍區登陸戰車大隊發現在沙灘上有一隻鯨豚擱淺,研判仍有生命跡象,在海陸兩棲偵搜大隊的協助下,先行予以扶正及保濕,並立即通報台江鯨豚救援小組。
台江鯨豚救援小組也是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王建平教授立即前往現場,位於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台江鯨豚救援中心之志工也同時進行救援的準備,包含蓄水、抽血、藥品及營養劑等。
鯨豚於下午3點55分達台江鯨豚救援中心,在眾人合作下,進入救援池。唯現場祁偉廉獸醫師查覺該鯨豚的呼吸孔已有一段時間沒有開啟的現象,研判已經死亡。為慎重起見,在獸醫師的指導下,志工們輕輕的刺激呼吸孔及眼睛周圍,觀察3分鍾內,均無心跳、呼吸等反應,確定已死亡,因此轉送到解剖室進行解剖。
經判斷,該鯨豚為小抹香鯨,成體的雄性個體,體重388公斤,身長309公分,並無明顯外傷,需等待檢驗報告才能判定死亡原因。
小抹香鯨(Pygmyspermwhale,KogiabrevicepsdeBlainville)出生約1.2公尺,雌雄體型大小相似,成體2.7-3.4公尺長,體重約400公斤。其型態特徵為鯊般的頭型和下頷,頭兩側有擬鰓裂,頭形頓圓或長方形,下顎相對之下較小,在頭下方。氣孔在頭頂,位於中線左側,噴氣角度不盡相同。前鰭。其懷孕期約11個月,秋季到來年春季間生產,主要攝食魷魚、章魚、蟹、口足類和其他魚類。在海上很少見,但有不少擱淺紀錄,似乎有季節性規律,被看見時約1-5隻成群,多是風平浪靜能見度佳的天氣,通常緩慢浮出水面,不太躍動只在水面靜境地露出頭頂背脊,噴氣也不明顯,若此時受驚嚇會排出紅褐色糞便潛逃。全球性分布,主要在溫帶和熱帶海域。
小抹香鯨本性易受緊迫,若有擱淺發生,救援的困難度相當高。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是鯨豚擱淺的高峰期,而台南地區幾乎每年均有鯨豚擱淺的紀錄。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經費支持下,台南市政府與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王建平教授(兼海洋生物與鯨豚研究中心主任)合作,聚集熱心的志工們組成台江鯨豚救援小組,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規劃台江鯨豚救援中心,逐步設立台江鯨豚館、救援池、維生系統及解剖室等,近幾年已成為台灣西南沿海地區最重要的鯨豚救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