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新竹女中學生殷凡: 教育應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2014
12/20
16:38
林真
新竹市
分享
分享
瀏覽 (2609) | | | |
2014-12-20 16:38
林真 新竹市 分享

 

「教育,讓一個孩子在10歲的時候,就認定不值得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15歲,就相信自己是一個失敗者;18歲,就對夢想心死。教育是這樣嗎?」現就讀新竹女中二年級的殷凡,自白提出,台灣的教育資源分配非常不均!她認為,教育應該要讓我們看到人生不一樣的可能性,而不是扼殺所有的可能性。

根據聯合國2010年的統計,全球18歲以下的兒童人口超過20億,人口老化、少子化是全球的趨勢,這一代兒童長大後肩上重擔也相對沉重,我們要如何幫助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呢?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世界之愛和平總會、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呼應聯合國國際兒童日,於11月23日臺灣、美國等地同時舉辦『良心覺醒國際論壇』,主辦單位希望藉由論壇活動,喚起大家對兒童人權、福利和教育的關注。新竹女中推薦該校模擬聯合國社長殷凡代表與會,雖然隔天是高中重要的段考日子,殷凡仍把握機會出席論壇,並針對學生最切身的教育議題,提出她的觀察與感想。

藉由社團的訓練,殷凡培養出獨立自主的人格,並且具有批判性的思考精神及國際觀。在旁人眼裡,她正往「人生勝利組」前進。然而殷凡卻認為,教育不應該是一輛高速列車,沿路把不夠聰明、不夠優秀、不夠努力的學生往車外扔,最後載著金字塔頂端的菁英學生開往璀璨的前程。她質問:「為什麼只有成績好的才有選擇權?教育是這樣的嗎?

殷凡認為台灣的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學習差距擴大,她以自己小學班上為例指出,全班約有20名學生,有一半來自中產階級家庭,每天有私家轎車接送,另外一半的同學,需要把營養午餐打包回家,每個月靠接濟的白米,才不會讓家裡斷炊;上英文課的時候,一組同學在前面上“How are you? This is a book” 這樣的句子,另一組同學在後面讀英文小說。殷凡內心有個大問號,這樣的學習差距,讓學生在10歲的時候,相信自己的人生註定會是個缺憾,無法像另外一組的人生那樣的完整,就對自己的人生放棄了!

台灣的教育被永不間斷的考試、補習,深陷在惡性循環中,當歐美國家的學生下課到戶外玩耍和探索時,亞洲的學生被迫花更多的時間待在教室裡,「消化」更多的課本、背更多的東西。殷凡認為,人是無價的,不應該用分數來標籤每個人。她表示,國中三年都在為國三的基測做準備,每天到學校要面對無數的考卷,在菁英教育的體制下,PR值的計算、各種評量分數、模擬考的成績,像一張張的標籤貼在所有學生的身上。「以為15歲應該是一個相信人生很美好的年紀!」但殷凡對她的15歲很失望。

因為參加模擬聯合國創意教學,殷凡對國際社會議題也很關注。針對戰火連天的敘利亞及阿富汗的兒童難民,殷凡表示,在世界其他的角落裡,有很多人正在接受戰火的摧殘,每天和死神拔河,她在這裡談夢想、談未來,可能有點荒謬,可是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教育能夠教出真正正直、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他們如果願意去關心、願意去為這個世界改變,他們會讓平等、人權這些概念走出公民課本,走出考卷,走向真正的世界,去捍衛他們相信的正義,他們心中會有信念,也許他們並不能挽回那些已經失去的生命,可是他們可以阻止更多的殘忍、更多的殺戮。

殷凡鏗鏘有力的論述感動現場所有的來賓,她希望未來是一個每個人都願意幫助別人的世界,若學生能學習不再只是為了自己的錦繡前程,而是為了心中的夢想、信念,為了分享與給予,那麼成績分數就不那麼重要了。最後,殷凡為她的與談做出漂亮的結論:「我認為10歲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苦難、了解我們有多麼幸運的年紀,15歲我們應該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18歲我們可以創造改變了!」

教育向來是世界各國的重要政策,「良心時代運動」發起人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表示,忙著培育孩子未來競爭力的同時,有遠見的父母與教育主事者所要思考的是競爭力背後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如何能超越競爭形勢,促進全人類的共利共榮,洪博士並強調,「培養孩子身懷一把良心尺勝過一切的教養,這把可以放在心中終身攜帶的良心尺,包含了勇氣、溝通、包容、寬恕、智慧及和平等種種優良素質,能夠指引人生方向!」

「良心時代運動」在全球掀起一股響應熱潮,目前累計響應國家已達186國,超過2,600個團體共同推動。「良心時代運動」網站www.aneoc.org收錄一系列「良心覺醒國際論壇」各界專家的精闢見解,邀請大家上網觀看,並分享良心話及連署「良心時代運動宣言」,期待全球團結合作,共創愛與和平心時代。

圖說:新竹女中殷凡認為,10歲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的苦難、了解我們有多麼幸運的年紀;15歲我們應該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18歲我們可以創造改變了!

上傳時間:2014-12-20 16:38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林真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