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起曬穀
青年學收割.
什麼樣的生活是「好生活」?朝九晚五規律上下班的穩定生活、抑或是名利雙收坐擁物質享受的豪華生活?在南投有6個年輕人選擇在埔里鎮籃城社區定居,希望能在農村生根,追求他們嚮往的「籃城好生活」,他們所組成的「籃城社區工作室」團隊,從去(102)年起連續兩年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獲得補助,摸索並嘗試執行在籃城社區找到青年在農村自立的生活方式。籃城,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是一個小而美、凝聚力強的社區。青壯年人口以40至50歲居多,大多以務農維生;社區的年輕人大多離開農村在外地打拼,甚至在高中或大學階段開始就長期居住在外。和臺灣多數的農村一樣,籃城社區面臨高齡化和少子化的現象,社區活力漸失。然而來自國立暨南大學的6個年輕人,在一次賞鳥活動的契機之下,看到籃城社區的美,選擇在此定居。青年團隊去年承租到社區內一處閒置房舍,整理成居住及辦理沙龍講座、讀書會等的半開放空間。在一整年的籃城定居生活中,他們更加認識籃城,知道社區有兩百年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落歷史、有埔里最大面積的甘蔗林;因為高齡者居多,小小的集村聚落仍然保有早期農村特有的人情味,有熱心的社區幹部、一呼百應的社區凝聚基礎。今(103)年他們進行社區盤點,活化了另一處閒置空間,將荒廢的樓房改造成公共開放空間,作為社區居民的休憩點;也透過和在地農民契作,發展實驗農村青年自立平臺「穀笠合作社」,累積他們未來留在農村工作的經驗,希望能長久在此生根。青年團隊成員張森葳及郭怡君表示,他們在籃城住了一年,和這個社區有了更深的在地情感連結,想要留在這裡生活的想法也更加濃烈,也開始思考到要先能在農村討生活,才能追求好生活。今年2月開始他們與農友契作無毒米,由農友種植、青年行銷包裝,透過共同購買和預訂制的方式招募穀東,以拓展農村的工作機會。也透過閒置空間的活化,逐步建造成為聚會討論空間及背包客旅人休憩點,希望能讓年輕人感受到社區的美及農村的價值,進而願意到這裡來感受埔里鎮農村的樣貌。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郭怡君認為他們從認識體驗農村生活到創造生計,了解到在農村討生活的可能性,也更有信心鼓勵青年留在農村社區一起創造未來。他們將持續推動社群支持型農業,繼續創造並累積年輕人在農村生活的實踐經驗,為自己與在地青年創造未來生活與工作的自立平臺。這6個年輕人有4位目前為國立暨南大學研究生、兩位則為通識教育中心水沙連行動辦公室的青年,他們以在籃城社區定居為目標,不斷地找尋年輕人留在農村生活的多元可能。希望未來契約工作結束或研究所畢業後,能延續他們初衷,實踐他們的籃城好生活。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目的在鼓勵青年朋友深入臺灣各個角落,發想創意、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實踐符合地方需要的計畫。今(103)年補助了37個各具特色的行動計畫,也期待藉由青年對社區的投入,深化社區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計畫相關內容,請至青年署官網查詢(www.yda.gov.tw/公共參與/社會參與/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