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豪_為實習期間所負責修護的文物之一-德國符茲堡(Würzburg_)的貼金木桌.jpg
王俊豪-與修護師前往德國普龍城堡(Burg_Prunn)修護木天花板上的彩繪.jpg
劉逸姿-第厄普(Dieppe)海港城市與印象派畫家Camille Pissarro的畫作說明牌合影.JPG
教育部自96年起開辦「學海飛颺」(選送優秀在學生出國研修)、「學海惜珠」(選送清寒優秀在學生出國研修)及「學海築夢」(選送優秀在學生赴國外專業實習)3項計畫,今已邁入第8年,累計已選送1萬3,103名學生出國研修或實習。3項計畫中,學海築夢累計選送6,188名受獎生,是最受學子青睞的計畫,因為除可幫助想要赴國外實習卻苦無足夠經費的莘莘學子外,亦可培養具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之人才、驗證學校所學知識及學習新技能,並為畢業後就業預做準備。
歷年學海築夢受獎學生實習結束回各校分享許多實務技能及寶貴經驗,也是此計畫愈來愈受各界好評,影響及啟發學弟妹仿效築夢的主要原因。以下是三個不同主題,但卻同樣精彩的築夢經驗,首先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所的劉逸姿同學,申請赴法國西貝爾協會實習,實習地點為法國第厄普(Dieppe)及德國卡塞爾(Kassel)。她在法國時,對該協會策展人Alice進行專訪、實際策劃展覽空間及瞭解策展人對第厄普節的展覽安排情形;在德國卡塞爾,主要為瞭解世界當代藝術三大巨頭展之一「德國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的文件展,該文件展每5年辦理一次,彙集各類型的藝術,從雕塑、繪畫、電影、音樂、表演藝術、觀念藝術、公共藝術到設計等無所不包,一次展覽讓各類藝術家齊聚一堂,激發各種合作與實驗的可能性。劉同學說在第厄普學到藝術如何為鄉村帶入新觀念、思想和做法,在卡塞爾學到各式各樣創作的方法、展演手法,透過在法德兩國的觀察,從中瞭解當今藝術發展的趨勢和關注的議題。
另外,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與古物維護所的王俊豪同學,申請赴德國知名的修護機構-巴伐利亞邦皇家宮殿、花園與湖泊修護保存中心實習。王同學表示實習期間參與許多修護相關工作,每當與修護師討論材料的選用或修護方案的選擇時,總有更深一層的思考。在學習西方修護技術的同時,亦需要思考在臺灣應用的可行性,因為臺灣高溫多雨的氣候和歐洲有很大的不同,故學習西方國家的經驗與技術時,亦需作適當的修正,了解及選擇適合臺灣氣候的材料,並發展出符合臺灣古蹟文物的修護方法,才能對臺灣修護水準的提升有所幫助。在他的實習期間看到德國人處理事情的態度,工作時謹慎但不失效率;工作後享受生活、享受生命,強調環保、愛護自然、重視家人時間和親子關係,都讓他印象深刻。
最後分享的是淡江大學法文所王惠萱同學,選擇赴法國亞維儂絲品劇院(La condition des soies)實習。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是現代表演藝術中重要之國際節日之一,特色是在城內有許多古蹟改建之劇場,藝術節一到亞維儂即變為一座表演城,一個月的表演期中,每日有上千場表演,種類包含戲劇、音樂、馬戲團、偶劇及舞蹈等。各式各樣表演中,獲官方補助的表演地點好、有票房保證及場場爆滿,另外民間機構自行辦理的,則各表演團須事事自理,由於表演主題未設限,具實驗性和開創性。王同學所實習的絲品劇院是由紡絲工廠改裝,有150年以上歷史,從藝術節前開始,她就協助5個臺灣團體-毛梯劇團、三缺一劇團、水影舞集、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與自由擊,實習工作內容涵括節日開始前之房屋檢查、卸貨、裝臺、整排、貼海報等,以及節日開始之遊行、宣傳、票務、演出招攬及說明、節日資訊蒐集等。她說有機會和臺灣表演團體一同在藝術節工作及藝術節前後的各項工作都是難得的體驗,能藉此實習機會將臺灣文化宣傳出去,且從中體驗法國文化,一舉兩得,受益良多。
教育部希望藉由不定期分享學海系列受獎生經驗,能啟發及鼓勵更多青年學子申請本計畫,且在學習力與觀察力均處於最旺盛與敏銳的時候,能跨出第一步實現築夢計畫,相信對於自我成長、學業生活及畢業後的發展均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