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分享成年喜悅 南市楊姓示範家庭與施姓宗祠作十六歲
2014
08/02
22:36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2580) | | | |
2014-08-02 22:36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圖:施姓宗祠做十六歲(記者田進山攝)

 

圖:楊姓示範家庭做十六歲(記者田進山攝)

 

「做十六歲」是府城家庭與社會的集體記憶,也是府城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本(2)日市長賴清德分別前往楊姓示範家庭及施姓大宗祠參加「做十六歲」。楊姓示範家庭舉行的是傳統在家做十六歲;施姓宗祠則以「大家庭」的概念實現傳統做十六歲。作十六歲的孩子們,在家長及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與大家分享成年喜悅。

楊姓示範家庭舉行的「做十六歲」,先由外祖母提供給外孫成年禮物,並以鼓吹隊伍引導一路扛到少年家裡,之後遵循古禮舉行儀式,而賴市長和楊姓示範家庭的家長還一同擎起轎亭為楊士賢和楊士德這對雙胞胎兄弟祝福。本活動將傳統民俗回歸於現代家庭生活中,使參加儀式的孩子能從中體認到成年後自己應更加獨立,並對家庭及社會都應盡到一定的責任。

賴市長表示,臺南是臺灣的第一個城市,文化禮俗比其他城市來得豐富。作十六歲是臺南的傳統,希望臺南的家庭能一同參與,促使臺南的文化傳統可以更加深厚,並成為其他縣市學習的對象,藉此提升臺南的能見度及知名度。

賴市長指出,過去臺南社會重視的原因在於,孩子完成作十六歲後,即可領取大人的工資;現在的社會則是家長基於疼惜孩子的心,希望孩子在大家的期盼和祝福下可以順利成長,未來可以成龍、成鳳。

隨後賴市長前往施姓大宗祠,本活動辦理的做十六歲,完整呈現傳統科儀,也逐一解讀作十六歲的涵義和禮節,並交代每一件供品的意義和必要性,賴市長和孩子們的家長更一同擎起轎亭為孩子們祝福。此外,賴市長感謝施姓宗祠能持續舉辦作十六歲,讓這項無形文化資產得以延續下去。

賴市長表示,完成作十六歲後,表示孩子已經長大,所以父母應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藉此學習獨立自主及自我負責。此外,完成作十六歲的孩子,也增加義務和責任,不僅要用功讀書,更要孝順父母。

府城「做十六歲」成年禮已有兩、三百年歷史,據傳發源於五條港一帶,以南河港、南勢街為最盛,一般視為勞動力的成長,從十六歲起即可領大人工資,所以在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時舉行隆重的成年禮,並宴請親戚朋友,是對子已成丁(男子長大成人)得領成人工資的一種宣示。

上傳時間:2014-08-02 22:36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山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