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科技大學學生拜訪茶農,了解採茶到製茶的過程。1.jpg
東南科技大學學生拜訪茶農,了解採茶到製茶的過程。2.jpg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學生走訪後勁溪流域。1.jpg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學生走訪後勁溪流域。2.jpg
為連結大學教育與社會,培養學生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自100年起透過公民素養陶塑計畫,補助國立臺東大學等14所大學校院,以推動「社會參與式之學習」、「生活學習圈」等工作項目,鼓勵大學生走入社區,使學習不再侷限教室之中。為分享各校執行經驗,將於本(103)年6月27日至28日,於國立成功大學辦理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第三期期中成果分享會。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表示,為建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優質教育環境,培育學生具備民主、科學、倫理、媒體與美學等核心素養與能力,自100年開始推動「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畫」,「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為其中一項分項計畫,經由競爭型經費的補助,受補助學校須依照教育部設定要求的發展目標,結合校內相關教學及行政單位進行資源整合,並透過核心素養融入專業、社會參與式學習、大學入門等課程及活動的統整與融合,營造生活學習圈,以培養學生成為優質的現代公民所應具備的核心能力。103年為計畫第三期。本計畫屬於全校型計畫,特別著重整體營造適學環境及活化多元學習方式。在適學環境面強調「大一年」及「生活學習圈」,連結整合校園內制式及非制式的學習活動;在課程面則強調「通識核心課程」、「社會參與式學習」及「核心素養融入專業課程」,期盼核心素養的精神與內容能融入各專業領域,並鼓勵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加強在地社會議題的討論,引導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回應現實社會的需求,觸發對社會的關懷,達到深化公民素養的目的。此外,教育部也希望透過本計畫的推動,能夠促使學校建立制度性措施及支援架構,給予教師在教學上必要的協助,發揮學校特色,並研發有效的評估方法及工具,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不斷精進教學品質,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軟實力。近年來,學習場域由教室擴展至社會實境是一主流趨勢,尤其大學教育強調專業整合,除了熟悉本科專業知識外,如何應用所學且能與其他專業合作致力追求各式創新,以解決現存社會問題,更是目前臺灣社會的需要。參與計畫執行的14校,其中東南科技大學地處深坑地區,該地以深坑豆腐老街聞名,而深坑曾為臺灣北部最早種植文山包種茶的地區,卻鮮為人知。東南科技大學透過本計畫規劃系列課程及學習活動,帶領學生了解在地茶歷史、茶產業,進而思索茶文化對於深坑的意義,並運用校內媒體專業結合茶文化復興概念,落實學以致用的精神。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由於地緣關係,將課程聚焦在後勁溪(日月光)汙染、五輕遷廠抗爭、旗津校區附近新濱社區面臨的老建築保存等社會議題。該校積極扮演中介角色,除透過課程引導學生了解爭議過程,並與在地團體合作,辦理多元學習活動。學生藉由進行在地訪調,將訪察結果集結成社區報,以公民新聞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相當具有特色。透過計畫補助,鼓勵各大學校院推動相關課程及學習模式改革,使教學面向更為多元創新,並與社會脈動產生連結,大學教育不再僅侷限於校園中,更進一步落實大學所擔負社會責任的目標。活動為期2天,歡迎各界踴躍前往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