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台南市一十六歲?二乞巧?三都市~府城、京都、仙台七夕文化交流展開幕
2009
08/23
18:48
吳素珍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399) | | | |
2009-08-23 18:48
吳素珍 台南市 報導

 

 

 

台南市一十六歲?二乞巧?三都市~府城、京都、仙台七夕文化交流展開幕

今年七夕,「2009府城七夕16歲藝術節-國際七夕文化交流展」,22日上午九時半於台南市吳園藝文中心公會堂舉行開幕儀式,展期自8月22日起至8月26日止,每日展出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因逢88水災,為掉念88水災罹難者,今年府城七夕16歲藝術節表演節目戶外表演暫停,除廟宇及民俗活動照常舉行,戶外表演節目均停止,22日晚上原先開幕典禮改為「八八水災點燈祈福之夜」,遠自日本來參加活動的貴賓也都為這次88水災的災民表達最大的關心。

「國際七夕文化交流展」22日上午開幕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參觀,可以看到許多民眾著日本和服,彷彿到日本仙台市,現場更擺設京都「乞巧奠」星祭場景重現、府城「做十六歲」全套儀式,還有仙台「七夕祭」掛飾展,在展覽中七夕祭典的裝飾品保留完整的七種吊飾及五個流蘇,材料用的是日本有名的和紙所製作出來的,是一種擁有很高價值的藝術品,並曾得到2005年仙台七夕祭典的金獎作品。

開幕儀式首先邀請若松聰史小提琴演奏「16歲少年七娘媽感恩之歌」,會中日本交流協會贈送日本文物給台南市政府,由市長許添財代表接受,許市長同時也回贈紀念品。隨後在許市長、副市長洪正中、仙台市企劃市民局總合政策部長佐佐木洋、仙.台友好交流促進會代理會長飯岡智、日本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神戶浩道、台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畢黎麗等多位參與的貴賓一同開鏡開鏡き儀式,以小木槌擊開酒桶期許活動順利展開。

許市長表示,今年七夕藝術節在整個規模內容上提升更具精緻化,但因逢88水災,動態熱鬧活動變更,開幕晚會改為88水災祈福點燈晚會,展售會變成義賣募款慈善活動,靜態活動因本身蘊藏文化價值活動維持。

副市長洪正中表示,台南市曾為台灣首府,更代表台灣的歷史,台南市保留許多文化及習俗,包括保留「七娘媽生、做十六歲」傳統習俗,這是台南市的文化資產,同時仙台市、京都與台南市有相同的七夕祭典,期望藉由七夕的活動結合繼續發揚光大。

仙台市企劃市民局總合政策部長佐佐木洋表示會中首先為88水災受災家屬表達最大的關心,希望這些災民能早日恢復正常作息。他指出,日本仙台市是東北三大都市之一,也是文化都市,仙台市與台南市的交流從21世紀開始,目前已經有八年的歷史,去年南市府及中山國中到仙台市訪問交流,今年仙台市也到台南市進行文化交流,同時為讓台南市的民眾也能體驗仙台市七夕祭的擺設,原封不動移師到台南市展出,今年的展出作品包括2005年仙台七夕祭典的金獎作品,這也代表飛越千里邀請台南市的民眾也能到仙台市參觀。

臺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除以「一十六歲,二乞巧,三都市」為主題,重現京都「乞巧奠」、「星之祭」及府城「做十六歲」全套儀式。同時來自仙台市貴賓們將介紹日本仙台市的「七夕祭」文化及觀光旅遊資訊。為了讓觀眾充份融入日本文化,特加入「著浴衣體驗日本情」及「日本茶道體驗」活動。

府城過去曾是全台首府,傳承自外地或內地各類族群的各種祭祀禮儀更是精緻繁複。其內容之豐富或可稱為「全台之最」的文化資產。台南市政府期望能以此文化為基礎,透過民間與公部門共同努力,導入行銷思維,逐步將內在文化傳承與外在潛在需求相結合,揉合出新世代的府城文化資產。

臺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在如此氛圍之中,決心於短期內透過策展、拜訪來促使本巿與異國城巿之政府、非營利組織、居民進行互動,交換城市成長經驗,並以此為起點建立長期互動的基礎,以期拓展實質互惠的深度與廣度。長期的展望則期許參與的成員能在交流的過程中,以其它城巿的典範為借鏡,重新構思本地文化內涵在未來所能擁有的各種可能性,激起巿民積極參與文化定位及籌畫未來地方走向的熱情。

農曆七月七日,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有趣的是,源自於中國的男耕女織守本份具有教化性的故事,在時間的催化下與不同地區的文化融合,添加了些微素材,演變出多采多姿的形象。

在中國古代傳說裡,織女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精於紡紗、織布,她和牛郎只能在每年的七夕渡鵲橋相會,除了留下膾炙人口的故事,織女精湛的手藝也令天下女子心嚮往之,紛紛在七夕夜敬備瓜果乞求賜予自己一雙巧手。這在亞洲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形成長達八百至一千年的「乞巧」民俗。

在日本,中國七夕節慶,於奈良時代傳至該國,經過長遠歷史變遷,產生慶祝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祈求女子技藝精巧通達、農耕禮儀、小孩子們的活動、趨吉避邪,五種七夕活動的意涵。在京都王公貴族當中,保留來自上國各種禮儀、雅樂,轉化為「乞巧奠」之「星之祭」、「流之祭」(和歌創作吟唱)、「蹴鞠」(踢球遊戲)、雅樂演奏等讚詠七夕的慶典,留存在世代守護?廷文物的京都冷泉家中。於仙台則轉化為商業氣息濃厚的季節觀光活動。包含封街的嘉年華會式夜晚遊行,商店街大型手工紙飾「吹流」的展示競賽,各類商品的展售等,為日本三大祭典之一。

在府城,織女則被神格化為守護兒童的守護神,俗稱為「七娘媽生、做十六歲」在民國97年公告為臺南市市定民俗。在七夕以供品、香燭、七娘媽亭慶祝「七娘媽生」,並於孩童十六歲成年時,舉行「做十六歲」、「出婆姐間」的成年禮儀。而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儀式已不復見,只留一幅「乞巧圖」壁畫於開隆宮。

上傳時間:2009-08-23 18:48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吳素珍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