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創意偶戲比賽-後港國小.
馬賽克拼貼製作.
漂流木屋.
燈箱製作
為落實國中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專業化,這幾年來教育部陸續投注大量資源以改善藝術與人文教學成效,諸如成立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強化縣市輔導團精進教學計畫、年度統合視導納入「教師專長授課情形」之考核、推動藝文媒合交流平臺、以及深受地方重視的「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等,目的均是要從行政面、資源面、教學面到評量面等環節層層緊扣藝術人文學習歷程,以提升其成效。
其中「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實施要點」自教育部
以臺南市七股區後港國小為例,數年前,教育部推動了藝文深耕教學計畫,讓這片鹽分土壤掙扎向上的教學團隊頓時看見一線希望!他們首先分析,在學區內的五個村莊,居民大多從事務農及養殖業,也有少數社區居民在附近一家大型工廠上班,社經地位普遍不高。家長對學生的課業學習雖然普遍表示關心,但對藝術與人文方面的接觸不多,故學校在推廣此項計畫以抱持開放的態度,從最能反映基層人民風俗特色的傳統藝術與在地文化景觀探索出發,歷年來聘請了藝術學系教授、傳統藝術家、劇團藝術家、繪畫、書法、雕塑家等,進入校園一起合作,逐步打造了傳統建築藝術、皮影戲藝術、水環境探索、季節鳥類生態、漂流木雕塑、公共藝術創作等各種面向的藝術課程,層層疊疊,組織成一個有機的課程,也給予這所偏遠小學的孩子們以一把「美」的鑰匙,開啟通往世界豐富之旅的路徑。
也因為藝術課程的長期澆灌,這所偏鄉小校的60位學生,竟可以成立扯鈴、直笛、吉他、電子琴、書法、紙影戲等特色團隊,每個孩子均能有充分的展能,難能可貴的是直笛團與紙影戲團均在全國學生的音樂比賽及創意偶戲大賽中大放異彩,漂流木裝置藝術、創意燈箱、藝術廊道等…校園情境更是處處可見藝術經營的痕跡,究其原因是藝術教育的種子在此已萌芽茁壯,教學團隊與藝術家之間的合作無間成為典範,而學校對於藝術課程的規劃更是紮實,從第一年到現在,從短程發展,到中長程成熟時期的再翻轉,一點一滴走來,皆是團隊辛勤經營的美麗成果,也為這偏鄉小學,注入美麗的希望,孩子們晶亮的眼神中,對未來充滿希望,有如在貧瘠鹽地上一顆美麗的珍珠。
國教署將依據教育部美感中長程計畫政策,持續推動國民中小學藝術及人文教學深耕計畫,補助偏遠地區及教學資源不足學校,結合藝術家、藝術團體協助藝術與人文教學,灌溉每個孩童那一畝美感素養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