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學校模擬地震過後遭遇海嘯,引導學生及與會人員往頂樓避難.JPG
04學生往頂樓避難後,戴上有反光貼紙的安全帽,以利搜救人員於黑暗中協尋.JPG
05高年級學生主動分發物資.JPG
06高年級學生帶著幼兒園學生一起避難.JPG
07高年級學生主動照顧幼兒園學生.JPG
08湯慧屏校長引導學生一同避難,並安撫大家情緒.JPG
09海嘯過後,學校活動中心成為避難收容中心.JPG
教育部為促進校園師生面對災害應變的正確認知,於103年3月29日會同嘉義縣政府和教育部中區防災教育服務團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在嘉義縣下楫國小辦理校園「中區複合型災害防救演練示範觀摩」,讓學校瞭解除了地震避難,也應考量其他災害的可能性,才能在真實災害發生時的複雜情境下即時處置,減低損失。
下楫國小位於嘉義縣東石鄉,每逢颱風時節,校園環境和社區居民賴以為生的漁產都會遭受嚴重損害。學校結合社區及學校資源,積極參與教育部「102年度防災校園網絡建置與實驗計畫」建立有效應變機制,將防災主題帶到教學現場並融入生活,本次活動以學校受災經驗為啟發,融入「淹水」要素,辦理地震與海嘯複合型災害演練。
本次活動下楫國小結合家長會、當地社區、鄉公所、消防隊和衛生所等單位共同辦理,並邀請學校及全臺各縣市防災教育輔導團隊參與觀摩,演練形式更打破辦理學校和與會人員的隔閡,讓與會人員也一同進行避難疏散,並規劃逃離海嘯收容避難階段引導安置,藉由親身參與演練,體認防災教育的重要性,促使校園成為防災演練示範和防災教育推廣的最佳場域,提昇防災工作知能與操作能力。
在動態演練之外,活動現場也陳列中部地區防災校園建置專案績優學校的執行成果,藉由學校的經驗分享與展示,認識防災校園建置從環境檢核、計畫擬定到後續結合社區、主題教學和宣導活動等推動情形,掌握建立防災校園的要訣,激盪出更多防災教育創意作為。
下楫國小融入學校在地情境、參考日本複合型災害受災經驗,並邀請包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劉家男教授等校園防救災經驗專長的師長一同參與討論複合型災害演練腳本,進行多次的推演和詳細規劃,希望能讓演練能夠在遇災時派上用場。教育部期望與會人員能藉由本次示範觀摩,瞭解演練腳本的設計原委、實際遇災時校園組織的應變機制及做為社區避難處所的協助工作等各項的目的及意義,並能將觀念帶回學校推廣應用,建構出各校務實的防救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