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2013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大橋通車60週年慶西螺大橋頭歡迎蒞臨
2013
10/05
01:03
范國強
雲林縣
轉貼
分享
瀏覽 (1346) | | | |
2013-10-05 01:03
范國強 雲林縣 轉貼

2013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大橋通車60週年慶107日(星期一)上午1030分記者會西螺大橋頭歡迎蒞臨

感謝與會記者小姐先生,和關心西螺大橋通車60週年慶的貴賓們今天一同來為西螺大橋慶生

日據時代雖然已完成縱貫鐵路的建設,但是濁水溪硬生生分隔了臺灣南北,商旅路客如果要從北邊的彰化跨過濁水溪造訪雲林,不是得改搭火車,就是要乘著竹筏擺渡,相當不便。在1930年時興建一座橫跨濁水溪、可供汽車行人通行兩岸橋樑的想法,是全國民眾最大的願望,不過在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鋼鐵成為日本帝國極為珍貴的戰略物資。這座大橋也就只能先完成橋墩,空餘夢想迴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地方仕紳再度啟動濁水溪橋樑建設的想法。省參議會議員要求政府盡速興建西螺大橋,以解決南北交通不便的窘境。直到1952年大量美援源源不絕奔赴臺灣,大橋工程也得以復工,所有鋼鐵資材據說都是美國原裝進口,今日的大橋在紅油漆的遮掩下,據說眼尖的部落客還是可以找到匹茲堡鋼鐵廠的出廠刻印。

完工後的西螺大橋,不只讓臺灣縱貫線交通網絡有了更完整的發展、扛起南北運輸的重任,號稱「遠東第一大橋」(1939公尺)的她,也讓戰後臺灣社會頭一次有了值得跨耀的事物。1960年代臺灣銀行發行的橫式紙幣中,可以見到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的姿態。從歷史文化的觀點出發,這座歷經許多磨難、齊集多國心血方才完工的大橋,意義委實非凡。

西螺大橋於民國42年通車迄今,已有一甲子60年歷史。早期除了肩負著南北交通運輸的重要使命外,也是世界第二,東南亞第一,台灣重要的地景標誌。101年西螺大橋榮獲全國網路票選最美麗公路地標,60年來見証台灣社會經濟,由農業-工業-科技發展之過程。在通車60週年辦理此活動,除可喚醒社會大眾對台灣過去一甲子社會變遷,時代環境更迭的省思與記憶外,亦可以西螺大橋通車60年之過程,來探討台灣交通運輸史,是促進全國經濟繁榮不可或缺的力量。

今年雲、彰兩縣共同來辦理大橋通車60週年慶意義非凡,系列活動由1012日至20日共辦理超過50場次精彩活動,1012日在大橋16開幕也別具意義,在此預祝2013西螺大橋通車60週年慶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上傳時間:2013-10-05 01:03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范國強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