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小鎮慢活新浪潮 雲林未來潛力無限,找出雲林五大鎮核心價值
2009
07/23
17:37
方宜玲
雲林縣
報導
分享
瀏覽 (298) | | | |
2009-07-23 17:37
方宜玲 雲林縣 報導

負責規劃斗六市的邱文傑建築師提出「行動城市」計畫,整合行動車資源,成為兼具公益、營利的組織,提供居民更貼心的資訊、醫療、社福、藝文等服務。透過行動車到點服務的建立,產生種子基地與各個活動節點,斗六市內重要的公共空間,將獲得新生。另外透過空間活化,結合行動車平台,以「籽公園—雲林精神的延續」、「雲林溪掀開—雲林記憶」、「斗六糖廠—斗六再生計畫」、「雲林縣府—親民形象深化」、「社口公墓—水岸藝術特區」五項行動計畫,想像斗六嶄新的未來風貌。

虎尾計畫協同主持人趙建銘分析縣府近年在虎尾的文化相關建設,並套合老地圖資料,整理出虎尾自日據以來的歷史建築,以保存、活化為目標,將曾經遺落的歷史,轉為與生活、旅遊相關的文化地景。趙建銘歸納出虎尾三大文化聚落—歷史街廓休憩觀光聚落、森林藝文園區、大崙腳運動公園區,以及一條環鎮的水綠人本路網,以及主題街道的串連,據此提出相關行動計畫,重塑虎尾地景特色,創造水與綠的小鎮風貌。

西螺計畫協同主持人王鈺芬針對西螺在經濟產業、生活型態與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提出「產業升級再包裝,創意小鎮新定位」、「水岸空間活化,西螺演義新定義」二大願景目標。王鈺芬表示,西螺素來是雲林縉紳人才匯聚之地,教育水平高,認同慢活的生活型態,對於永續西螺極有共識,因此提出「大橋門戶櫥窗」、「公共綠肥場推動」、「大農倉建構網路e化平台」、「小鎮形象廊道營造」、「口袋公園生活創意」等五項計畫,可望在近期內,逐步實踐西螺人永續小鎮的願景。

北港計畫協同主持人張瑪龍依據北港在宗教與藝術的特殊地位提出四大願景,打響北港國際級文化小鎮的名號;以媽祖信仰為源,發展出台灣宗教的總體文化產業;藉由資源整合、行銷包裝延長為365天的北港探索之旅;小鎮精緻化,使北港生活環境與其國際地位相襯。

張瑪龍指出,北港空間可區分為城鎮中心、鄉村生活群與外圍工作區;在維持小鎮現有規模前提下,以「北港朝聖紅地毯計畫」、「水水北港計畫」、「北港日出計畫—小鎮生活博物館」、「藝文活化區計畫—藝文展演平台」、「文創活動計畫—文創加值產業行銷」五項計畫,讓空間活化景觀改善,並規劃人本遊逛路網,連結城鎮與鄉村資源,豐富朝聖故事性,創造出新的文創活動,增添旅遊深度。

斗南計畫協同主持人賴明茂表示,斗南是雲林交通要隘,但小鎮質樸的本色卻沒有因此改變,斗南越陳越香的台灣鄉村原味,正是斗南成為樂活故鄉的契機,因此提出「站前教育特區塑造計畫」、「市中心雙圓環改善」、「中山路、中正路街道市容改善」、「外環綠廊道」、「自行車轉運網」等五項計畫,改善街道與交通現況,營造優質公共空間,建立悠遊斗南、體驗慢活的最佳路網。

上傳時間:2009-07-23 17:37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方宜玲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