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臺南文化中心第二藝廊展出「水邊會的畫魂―張建墻的詩畫人生」
2013
08/10
18:16
黃莉寬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1097) | | | |
2013-08-10 18:16
黃莉寬 台南市 報導

張建墻於日治時期二O年代創立了中部地區的繪畫團體「水邊會」,定期寫生及觀摩,畫作充滿鄉土情懷。他雖已逝世,但其子女為他籌辦畫展,讓觀眾得以一窺台灣早期中部的美術史頁。

張建墻先生,大甲頂店人,生於民前一年。從公學校時期對散文詩就有偏好。14歲考入台灣總督府立台中師範學校普通科,修習五年,繼修演習科一年。在校期間,受美術老師進藤常雄先生指導,從素描開始,進而水彩,畫藝精進。在第三學年時,從東京訂購畫材,開始油畫創作及詩文研究。在「小山事件」學生罷課後,為了跳脫殖民地不平等的束縛,擺脫思想控制,經其奔走鼓吹,創立了二、三O年代台中最重要的一個繪畫團體「水邊會」,這是以當時臺中師範在校生和畢業生為主的洋畫團體。參與的會員有25名,定期寫生及觀摩。畢業後任教於南投弓鞋、草屯、碧峰、營盤等國小,並假台中市政廳與「水邊會」會員舉行聯展。張建墻先生的現存作品中,很多為三O年代前後所畫。

二次大戰物質缺乏使創作中輟,直到民國四十二年重拾畫筆,並應台灣英文出版社邀請出版「詩經的翻譯」展現文學的才華與造詣,並創作日文散文詩集「赤道與太陽」(中日文對照)。

退休後,隨子女移居美國頤養天年。異國風情更豐富了人生閱歷,使他的畫風一轉早期沈鬱灑脫的筆調,到了晚期以細膩明度高的技法呈現。畫作主題均蘊含微妙的人生意境。晚年更以無比的毅力學習英文,完成長達數萬字的自傳。雖是自傳,卻反映大時代的背景。

張建墻於21年前逝世後,前故宮博物院林曼麗院長有幸看過其遺作後,鼓勵後人整理並展出,才有20007月在台中市立文化局、200011月在南投文化局20086月在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及20128月在新竹市文化局的展出。此次南市文化局有機會邀請展出,畫作包括素描、水彩、粉彩、油畫、書法等60件,實屬難得,民眾可把握機會參觀。

上傳時間:2013-08-10 18:16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黃莉寬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